开车是现在大家喜欢选择的通勤方式,它可以避免公共交通工具的拥挤、换乘的麻烦,让大家的生活更加便捷,但是长期开车也会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问题之一就是伤关节。
开车时,由于人体蜷缩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内,肢体及关节的活动范围有限,同时需保持高度紧张的状态,各处关节长时间固定在一个位置,长此以往就会使人逐渐形成关节“废用性”萎缩退化,长时间把握方向盘也会增加腕关节综合征的发病几率。
不少朋友因为开车,减少了活动量,吃得又好,体重自然增加,高体重可增加膝关节软骨的磨损。并且长时间开车,膝关节是长时间固定在一个位置,肯定会影响关节营养载体滑液的循环,干扰关节软骨的营养,加速关节软骨的退变。
开车若遇到堵车严重时,因在膝固定位置反复踩刹车会产生髌骨与股骨磨擦,加之高张力,易造成软骨营养障碍和软骨磨擦伤。在反复踩刹车时,膝关节周围肌肉收缩加强,关节和肌肉就很快出现疲劳,对膝关节伤害更大。
开车时颈部肌肉会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当踩踏板距离、背部倾斜不合理时,脊柱偏离正常生理位置,时间长了易导致腰酸背痛。在行车过程中,遇到堵车时,突然加速或突然刹车会引起身体重心向前,也可能会造成颈部暴力性损伤。
保护脊柱从坐姿开始。身体如房,脊柱歪房梁不正,很可能影响下肢关节。坐姿对脊柱的健康非常重要。对于经常坐着的人,建议:平时坐着要保持上身挺直,每半小时起身转动头颈;开车时坐姿脊柱不必挺得太直,上身与大腿保持90-115度,根据上肢的长短,手放10、2、4、8点位,有利于保持脊柱的生理弧度。
腕关节
当你在手握方向盘时,由于手和方向盘有一定距离,手腕就必须背屈一定角度,这时腕部长时间处于压迫状态,压迫了腕管中的正中神经,使神经传导被阻断,同时血液供应受阻,从而造成手掌的感觉与运动发生障碍,这就是开车族容易患的腕管综合征。
1、开车时间过长易导致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每月少开一天车,尽量减少开车次数,走路或乘坐公共交通上下班,让长期缺乏运动的关节得到锻炼,改善关节营养状况,这样既环保也达到了保养关节的目的。
2、利用靠枕,有人需要把枕头放的高一些,支撑肩部;而有人需要把枕头垫在腰椎处。根据自己需要买靠枕,增加开车舒适度。
3、在堵车或等红绿灯时,可以拉好手刹,对股四头肌、大腿及膝盖进行揉捏拍打,以促进膝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达到“筋动骨活”的目的。
4.改变上下车动作,上车时,避免左脚单脚站立,右脚直接跨越入座。正确动作是先将身体面向车外,双脚着地屈膝入座。下车时,同样先将身体转动朝外,并以双手按压着膝关节处,再起身站起,这样可使膝关节更轻松,减少负担。
版权声明:转载请联系“我爱关节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