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红了,银杏叶黄了,落叶满地,五彩斑斓。但是,很多中老年人在这个时候却无心欣赏这个美丽的季节,因为他们知道,深秋袭来,温度骤降,关节疼痛的老毛病又要开始犯病了。
关节痛 = 风湿?由于观察到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和天气变化有关,所以老百姓把这类表现为骨关节疼痛的疾病都称为风湿病。老百姓说的“风湿”是一种中医病名,属痹症范畴,指风和湿两种病邪结合所致的病症。而在西医的概念里,风湿性疾病是指影响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一大组疾病,是免疫系统攻击自身关节组织而导致关节炎症的,所以这类关节炎也被称作自身免疫性关节炎。其中包括现代医学所认识的300多种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等,疾病范围与中医不同。
为什么会患上这些自身免疫病目前仍无定论,现有研究提示,自身免疫病是由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免疫紊乱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环境因素主要指的是既往的一些微生物感染可能会影响疾病的发病和进展,而与天气寒冷没有关系。
关节痛和关节炎老百姓常说的“关节炎”或者“风湿”其实在医学上多为骨关节炎。人体的关节也和很多商品一样有“使用寿命”,如果年龄达到了关节的使用寿命,关节处的软骨会变薄、软化、失去弹性,甚至碎裂、剥脱,软骨下的骨质增生并形成骨赘(即所谓“骨刺”),最终导致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和活动受限,这便是骨关节炎。
关节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但关节痛是患者的主观感受,不同的人可能差异很大,而关节炎更强调客观检查上的发现。关节疼痛、肿胀、发红、表面皮肤发烫,都是炎症表现,如果发生骨质破坏,可能导致关节无法伸直或弯曲等情况。
几乎所有的人到40岁时,负重关节都会有一些骨关节炎的病理改变。一些过度使用的情况,比如职业损伤、运动员等,关节会提前到达使用寿命,提早出现骨关节炎。最新的关于骨关节炎的定义为:滑膜关节的慢性长期 这种普遍性提示我们,与其说骨关节炎是一种疾病,不如说其是一种关节对于磨损的自然反应。

目前已知的骨关节炎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肥胖、雌激素缺乏、骨密度异常(骨质疏松与骨硬化)、过度运动、吸烟、维生素D缺乏,以及创伤、关节形态异常、关节周围肌肉无力、反复的应力负荷等机械因素。暂时没有证据表明寒冷是骨关节炎的危险因素。
关节受凉后为什么疼痛?新近的研究证实了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疼痛的程度分别和环境温度和气压的变化有关,尽管这种关联强度不是很强。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关节周围组织的顺应性、关节液的粘滞性,以及关节周围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改变有关。但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是精神心理因素在其中扮演了重要作用。由于天气变化对人的情绪产生影响,而负面情绪可以降低疼痛阈值,因此使人感受到疼痛。也许正是寒冷时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加重,才使大家误认为寒冷是患上关节炎的原因吧。
寒冷会导致肌肉收缩,关节僵硬,关节血运减少,滑液分泌减少。不注意对关节的保暖会使意外受伤的几率增加,间接造成危害。即便没有意外受伤,长期如此也无疑会增加关节负担,减少关节使用寿命。
疼痛是骨关节炎最突出的表现。有的朋友表现为膝关节持续钝痛,有人表现为活动时突然剧痛,可伴有膝关节的肿胀。关节疼痛的特点是活动多后加重,休息则减轻。关节痛最初为发作性,诱因常常是受凉、过度劳累或轻微扭伤等。有的人最初一两年才犯一次,随着病情进展发作越来越频繁,最后变成持续性疼痛。
气温降低,如何预防关节疼痛首先,注意保温,气温骤降的时候一定要添加衣物,尤其下肢关节的保护。例如膝关节周围缺少大的肌肉覆盖,只有被筋膜包裹着,是名副其实的“皮包骨”,基本没有肌肉、脂肪来御寒,所以,一遇寒冷刺激就异常敏感,关节内血循环不畅,骨内压及关节内压增高造成疼痛肿胀等症状。很多爱美女士这个时候仍穿着很薄的丝袜,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不要牺牲健康哦。
秋天是一个美丽而迷人的季节,周末三五成群的爬个山是一个不错的运动,但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这个运动就不推荐了。因为爬山太磨损膝关节了,会诱发甚至加重膝关节疼痛。另外,登山后如果使用护膝,勿使用过于紧绷、不透气的护膝,以防阻碍血液循环。
出现疼痛该如何治疗如果出现了关节疼痛的,要科学治疗,一要休息,缓解对关节的压力;可以口服一些对症的消炎镇痛的药物,例如非甾体抗炎药,但是这些药都有很大的几率引起胃肠道不适,因此只能短期使用;外用一些膏药或者药膏都是可以的。以上方法都没有明显缓解,最好去医院做详细检查,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via 果壳网)